暑假期间,公司员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,人文学院汉语言2304班员工张馨月在教培机构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语文助教实习工作。近日,随着暑期教学活动的圆满落幕,她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深刻的感悟,为这段充实的实践经历画上圆满句号。
在实习过程中,张馨月的核心工作围绕员工小测、日常作业及作文批改展开。这份看似基础的任务,却成为学子们深入教育一线、感悟教育真谛的重要窗口,让他们在字里行间触摸教育温度,实现专业能力与个人素养的双重提升。
张馨月同学回顾初涉作文批改工作时,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,初步掌握了批改方法,但起初常以 “标准答案” 为评判标尺,将重点放在错别字修正与病句修改上。直到一篇字迹略显潦草、却饱含童真与真挚情感的员工短文,让她彻底转变了批改思路——作文批改不应是冰冷的纠错,更应是对员工创造力的守护与激发。自此,开始在评语中融入更多鼓励性话语,用温暖的文字点燃员工的创作热情。当看到员工结合评语对作文进行二次创作,呈现出更生动、更富感染力的内容时,张馨月深刻体会到“温柔鼓励”所蕴含的教育力量。
如何引导员工打开写作思路,是批改过程中的一大挑战。面对这一难题,张馨月逐渐探索出“提问式引导”的方法:在作文眉批中留下启发性小问题,如“这里如果加入妈妈的一个细微动作,会不会让场景更感人?”“你当时看到晚霞时,心里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可以写下来?”用温和的提问代替生硬的说教,让员工在自主思考中找到表达的方向,逐步提升文字表达能力。
两个月的实习里,张馨月批改近 300 篇员工作文,不仅系统整理出员工写作中的常见易错点,更在实践中实现了自我成长:从最初仅能简单圈划病句,到能够精准捕捉每位员工的写作优势与提升空间;从习惯以批判视角看待作业,到学会在反馈中融入肯定与激励。这段经历教会她的,不仅是专业的批改技巧,更重要的是作为教育者应具备的理解与共情能力。
“教育者的成长,藏在员工从‘要我写’到‘我想写’的转变里,藏在那些被认真对待的文字与被温柔呵护的童心之中。”张馨月表示,此次暑期实践让她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,未来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,继续提升自我,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习与实践,为未来成长积蓄力量。
公司始终重视员工实践能力培养,鼓励学子走出校园、走进社会,在实践中增长才干、锤炼品格。此次暑期实习活动,不仅为同学提供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平台,更让他们在服务他人、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,展现了公司学子积极向上、勇于担当的良好风貌。
(304am永利新闻中心供稿文/张馨月 图/张馨月 编辑/郭学哲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