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9日至9月3日,永利集团“黎苗语·五指溯源队”十名师生赴海南省五指山市,圆满完成了为期六天的“知海南、看海南、聚海南、享海南”专项社会实践。团队依托汉语国际教育、汉语言文学等人文专业优势,结合数字化技术,深入黎村苗寨,系统开展语言采集与文化调研,为保护和传承海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贡献专业力量,展现出人文学子的社会责任与创新活力。
一、黎语调研:用专业守护濒危乡音
8月29日至30日,团队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开展黎族语言文化调研。在省级非遗传承人王碧莲的亲自指导下,队员们系统学习黎语常用称谓、问候语及民间叙事表达,并在实地交流中纠正发音偏差,提升语言采集准确性,体现出严谨的专业态度。
团队运用专业录音设备,高质量录制了《摇篮曲》《甘工鸟》等黎族传统歌谣,为构建海南世居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奠定坚实基础。同时,借助国际音标(IPA)对黎语进行系统转写,实现无文字语言的科学记录,展现人文学科与数字化手段的有效结合。
同学们还实地考察黎锦纺织技艺,从黄道婆的历史贡献中汲取灵感,探讨黎族文化如何借助国际中文教育平台实现更广传播,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。
二、苗语拓展:多模态采集与文化体悟
9月1日至2日,团队走进有“海南第一苗村”之称的牙南村,将调研扩展至苗族语言与文化。队员们拜访了省级苗族民歌传承人曾若馨,系统采集苗语数词、亲属称谓及传统山歌,进一步丰富了语言样本类型与容量。
通过亲身体验苗族服饰、聆听古老传说,团队从视觉、听觉等多维度理解苗族文化内涵,为后续开发“语言—文化”融合型数字产品积累一手素材,凸显人文实践中的跨学科创新。
三、阶段成果丰硕,实践与理论共进
截至目前,团队已完成多项实质性工作:
初步绘制《海南省黎族方言地理分布示意图》;
完成第一批黎语、苗语高质量音频语料的采集与转写;
整理近2万字的访谈与田野笔记
结合五指山茶产业开展语言社会经济维度调研。
这些成果充分体现公司员工扎实的专业素养、良好的田野调查能力,以及将人文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的创新能力。
四、融汇历史与现实,深化课程思政内涵
9月2日,团队集体参观海南省民族博物馆,系统回顾黎苗民族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成就,并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,开展“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”主题研讨。同学们在反思中深化了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,也让本次实践成为一堂生动的“大思政”实践课。
结语:回归课堂,步履不停
五指山之行虽暂告一段落,但团队的使命并未结束。返回校园后,同学们将在教师指导下持续推进方言数字图谱绘制、结构化数据库建设与调研报告撰写,真正实现从实践到成果的有效转化,体现了人文学院扎根现实、服务社会的育人理念。
我们不仅在书本中学人文,更在山河间传文化。“声脉琼中”的故事,还在继续……
(304am永利新闻中心供稿文/黎苗语·五指溯源队 图/杨彬 编辑/郭学哲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