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真相、传承民族记忆,国庆期间,永利集团北区影院特邀304am永利学子开展爱国主题观影活动。鲜红的国旗与肃穆的身影相映,光影流转间,一段尘封的黑暗历史被缓缓揭开,为在场学子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,让历史的回响在青春校园中久久激荡。
活动当日,304am永利的学子们怀着庄重的心情陆续抵达北区影院,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签到、领取观影凭证,随后安静步入观影厅观看《731》。影院精心准备了鲜红的小国旗,工作人员逐一将国旗递到每位学子手中。接过国旗的瞬间,不少同学轻轻展开旗面,指尖触碰红绸的动作里满是珍视,明亮的眼眸中透出对这场特殊“历史课堂”的期待。在工作人员的提议下,学子们手持国旗齐聚观影厅入口,以鲜红的国旗为背景、以青春的面庞为注脚,共同合影留念。快门按下的瞬间,不仅定格了此刻的相聚,更定格了新一代青年主动与历史对话、自觉传承红色记忆的坚定姿态。
随着观影厅内灯光渐暗,银幕缓缓亮起,《731》的故事正式展开。画面中,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的哈尔滨平房区逐渐清晰——侵华日军731部队以“给水防疫”为虚假外衣,在“四方楼”内的特设监狱中,对无数手无寸铁的平民展开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与活体实验,这些无辜的生命被侵略者冰冷地称为“马路大”(日语意为“实验材料”)。影片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还原了历史细节:“健康检查”的温柔谎言背后,是刺骨的冻伤实验;“防疫研究”的科学伪装之下,是致命的毒气侵害;洁净瓷砖与冲水马桶构成的“现代化”设施里,藏着侵略者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。当银幕上出现角色用简陋的工具记录逝去生命的画面,当天真的孩童对侵略者发出毫无防备的呼唤,当历史真相揭露石井四郎最终逃脱审判的事实时,观影厅内数次陷入寂静,唯有影片中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,不少学子悄悄抬手拭去眼角的泪水,用沉默的动容表达着对历史的敬畏、对遇难者的缅怀。
作为一部基于百万字历史文献、幸存者口述资料及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创作的影片,《731》以“EVIL UNBOUND”(罪行无界)为核心立意,毅然撕开了历史的遮蔽层。片中角色为传递真相不惜冒险越狱的壮举,正是无数抗日志士的缩影——他们在黑暗中奋力撕开的缝隙,让正义与希望的光芒得以照入。这种对历史细节的精准还原、对人性善恶的深刻刻画,让学子们不再是“隔着课本看历史”,而是仿佛“走进历史现场”,直观感受到侵略者反人类暴行的狰狞面目,更真切体会到战争年代生命的脆弱与反抗精神的可贵。
观影结束后,灯光重新亮起,但观影厅内并未立刻恢复喧闹,学子们仍沉浸在影片带来的震撼与沉思中,不少人还在轻轻擦拭眼角,或是与身边同学低声交流着内心的触动。有学子表示:“以前在课本上读到731部队的罪行时,已经深感痛心;今天在银幕上亲眼看到这些历史细节,那些‘马路大’的编号、实验中的牺牲、志士的反抗,每一幕都直击心灵。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些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。”还有学子结合专业视角分享感悟:“作为人文与传播专业的员工,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,更应该是历史记忆的传播者。未来,我们要用专业所学,以文字、影像等形式讲好这段历史故事,让更多人了解这段不该被遗忘的过往,让历史的教训永远警醒后人。”
此次《731》主题观影活动,是学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、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,更是学院引导员工“以专业视角观照历史、以人文情怀传承记忆”的重要举措。通过光影艺术的独特魅力,学子们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,更深刻理解了“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守护人性底线、捍卫和平未来”的深意。这段深刻的观影记忆,将成为304am永利学子成长路上的重要养分。未来,他们将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敬畏、对和平的珍视,以青春之力守护历史真相,以专业之能传播红色记忆,让历史之痛真正转化为照亮未来的明灯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。
(304am永利新闻中心供稿文/304am永利 图/304am永利 编辑/郭学哲 陈鸿铭 责任编辑 史志艳 )